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于2014年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立足實踐,以國際化的視野,幫助與會者了解全球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從應用出發(fā),探討交通、醫(yī)療、教育、金融、制造、數字娛樂等行業(yè)領域的實踐經驗;并通過技術專場、產品發(fā)布和培訓課程等方式,深度剖析云計算大數據的核心技術。
思科大中華區(qū)副總裁 殷康
在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全體會議上,思科大中華區(qū)副總裁殷康的演講主題是“云計算已進入Intercloud時代”。他對云計算的看法很個性。在他看來,云計算說到底,不是走圖靈的模式(圍繞小系統(tǒng)的拓展),而是網絡融合的模式。兩個驅動輪的發(fā)展和相互影響:其中一個是云計算,包含霧計算、多云、混合云在內,最終結果是Intercloud;另一個是網絡(互聯(lián)網),軟件定義網絡(SDN),可編程網絡,一切皆網絡;诖耍伎频脑苹肪是整合化、虛擬化、集成化、資源池化、業(yè)務化。
以下為現(xiàn)場實錄:
聽了一天云計算大會的報告,這是很勞累的事,我是最后一個演講的,最后一個大家往往聽不進去很多技術的介紹,但是有一個好處是我可以評價今天所有嘉賓講的對還是錯。他也沒有機會反駁我,如果大家有精神的話,我愿意幫助大家做一個梳理,希望你們離開這個地方有一些新的收獲,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云計算已經進入到了Intercloud時代。Intercloud這個詞我們沒有翻譯成中文,為了尊重各位專家對它定義的精確性,因為很快大家可能會有很多很好的建議。
云計算,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我想給大家稍微做一些梳理,這樣可以看到我們云計算到底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認為人類文明社會幾千年大家需要記住的是農業(yè)革命,進入到工業(yè)革命大概兩百年的歷史,信息革命大概有70多年的歷史,在其中互聯(lián)網的作用大概30多年,云計算大概是8年,在國際上是8年,在中國大概是6年,這是漫長人類文明史當中,我們當代的這個時刻可以說技術革命最輝煌的時刻,我們有信心在這個時代里。但是給我們另外一個感覺是什么?可以看到革命對我們生活、生產、技術發(fā)展是多么的快,多么的多,多么的新,多么的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的參加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跟上這個速度,如果你仔細看看這個過程會非常清楚。如果我們仍然用信息技術的構件稍微梳理一下有哪些重要元素,我們從下往上梳理它有網絡、計算、內存、數據、利用、服務,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概念。70年IT,在30年前,當時我們已經有了存儲的IT為我們生活為我們工作服務,當時的狀況顯然非常清楚,今天早上也有很多嘉賓講的圍繞一個系統(tǒng)為中心來進行建設。所以我們堆砌很多東西,相互之間資源不能互相使用,也不夠靈活,這是我們巨大障礙。
從上往下看網絡也有很多,思科是80后公司,思科誕生很多原因是麻煩造成的,多種網絡技術需要不同的網關路由器將它們連接在一起,但是那個過程非常痛苦。所以說信息產業(yè)走的第一個變化,推動改變是什么?就是想辦法把僵化豎井化的架構變成更靈活更方便更經濟更容易的一個架構。在座各位主要背景做軟件做計算做數據做應用,我們都熟悉IT產業(yè)靠兩個定律驅動,大家更熟悉是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典型為計算成長做了一個描述。如果單純用計算來刻劃我們IT成長的話,那我們IT過去70年應該是線性增長,而不是我們經歷的這么快這么大的變化,數據變化和帶寬變化都是指數性的增長,一定還有一個因素在背后起作用,這是我們在座各位專家從事背景不是太熟悉的,其實很重要原因是網絡,而且在IT產業(yè)里面有網絡定律,連接端點數越多,可用性價值就是成指數上升,這兩個定律疊加在一起是我們IT產業(yè)飛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IT發(fā)展的兩個車輪
我提醒大家注意這一點,因為我們下面分析會不斷的重復這樣一個影響力背后的一個規(guī)律,這個非常重要。用我的感覺來看如果你要梳理和把握未來IT發(fā)展的趨勢,你必須把握IT發(fā)展的兩個車輪,這兩個車輪使我們IT產業(yè)如此高速發(fā)展,如此爆炸式飛躍性的影響,同時還在不斷的大轉彎,技術在轉彎,影響我們產業(yè)結構服務模式模型都在轉彎,帶來市場融合、產業(yè)融合、技術融合,帶來一系列影響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說?我們稍微看看就比較清楚,我們知道剛開始網絡不會受到重視,所以有很多種網絡,每一個IT廠商三十年前都有自己的網絡技術,IBM有IBM,蘋果也有技術的網絡技術,造成結果都是豎井式的,當時都是主機后來發(fā)展到小型機,然后網絡走向很重要的趨勢就是不斷的融合,網絡里面可以套網絡,網絡里面可以疊加網絡,網絡可以虛擬化,一個網絡可以為多個應用服務且彼此之間沒有干擾,所以所有這一切都說明當時IT產業(yè)對網絡的需求是你必須進行改革。思科當時就是因為多的網絡技術我設備才賣錢,我們給我們規(guī)定網絡走向統(tǒng)一的語言,走向一致的語言,走向融合的趨勢。這樣帶來結果是什么?馬上對我們計算有影響,互聯(lián)網30年前誕生最重要的動力和結果是什么?它融合了網絡。這個反過來IT另外一個元素就是計算,就是計算有一個根本性的影響,其實這個影響是我們所謂的云計算。今天早上李院士也講過這個道理,我在這再次梳理和總結,云計算說到底沒有走傳統(tǒng)圖靈的計算模式,原來模式有CPU,有自己內部的走線,私有的你可以存儲,高性能我不斷加快性能靠摩爾定律,網格計算也是一個方向,所有方向目的就是圍繞一個小系統(tǒng),沒有利用網絡融合的條件,網絡融合帶來了不一樣的結果,無論你是什么樣原來的網絡,現(xiàn)在只有一個網絡變成一個平臺了。因為這個原因云計算才可能。李院士講的互聯(lián)網計算非常精確,把這個搞清楚對我們事業(yè)發(fā)展方向,對我們未來創(chuàng)新的方向都是有很大方向,前提是網絡融合這是非常主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