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信任”:新安全模型準則
軟件定義邊界安全模型的基礎,正是“零信任(Zero-Trust)”原則,業(yè)界也稱之為“零信任網絡”或“無邊界網絡”。
早在2010年,時任Forrester首席分析師的John Kindervag創(chuàng)建了零信任架構。Google在2013年開始向零信任架構轉型,帶動這種新安全架構流行,逐漸成為主流。Forrester認為,三年內,零信任將成為網絡安全領域最流行的框架之一。
所謂“零信任”你的網絡,就是說,企業(yè)不應自動信任內部或外部的任何人/事/物。這種安全概念認為,應在授權前對任何試圖接入企業(yè)系統(tǒng)的人/事/物進行驗證。
簡言之,零信任的策略就是不相信任何人,“不放過一個壞人”。除非網絡明確知道接入者的身份,否則任誰都別想進入。什么IP地址、主機之類的,不知道用戶身份或者不清楚授權途徑的,統(tǒng)統(tǒng)不放進來。用戶的訪問權限將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但不同用戶將因自身權限級別的不同,擁有不同的訪問資源。同時,過去從外網登陸內網所需的VPN也將被一道廢棄。

2017 RSA大會上,基于零信任架構準則,Google闡述了其“BeyondCorp”安全觀:
- 從特定網絡連接,與你能獲得的服務沒有關系;
- 根據對用戶和設備的了解,來授予所獲得的服務;
- 所有對服務的訪問都必須經過認證、授權和加密;
- 未來六年的使命:讓每位Google員工都能在不使用VPN的情況下,從不受信的網絡成功接入,開展工作
簡單說,就是無邊界設計、上下文感知和動態(tài)訪問控制三大指導原則。
隨著網絡攻擊不斷進化,變得更加復雜高端,防護企業(yè)系統(tǒng)及數據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安全方法早已“力不從心”,不能發(fā)揮作用的防火墻變得“形同虛設”。很明顯,企業(yè)不能再指望用VPN防護所有基礎架構。

波耐蒙研究所《2017數據泄露研究》發(fā)現,數據泄露事件所致平均損失為362萬美元。盡管該數字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數據泄露事件的平均規(guī)模卻上升了1.8%,達到了平均每起事件泄露2.4萬條記錄之多。
看看那些最嚴重的的數據泄露事件,都是因為黑客進入公司防火墻后,基本沒遇到什么阻礙,就能在內部系統(tǒng)中來去自如。很大程度上,邊界已經不存在了,防火墻已經逼近到了需要保護的資產身邊。本質上,零信任模型就是在和過去邊界式的防護思維說“再見”,是為新世界而生的安全架構。
Google BeyondCorp組件和訪問流
業(yè)務擴張、移動化辦公、BYOD、云轉型……如今企業(yè)員工的工作方式是分布式的,用戶工作的地點可能是家、酒店、分支機構或任何地方,不僅是公司辦公室。同時,用戶使用的應用程序可能來自內部,也可能通過SaaS、其他網絡或云訪問。邊界已不再是那個邊界,IT專業(yè)人員需要以全新的方式思考安全架構。
新安全架構中的上下文是:“你是誰?是否經過嚴格認證?你使用什么設備?對你設備的了解情況如何?”零信任理念的核心是系統(tǒng)并不需要“證偽”,而是“若無法證明可被信任,即無法獲得權限”。
SDP:零信任背后的技術
零信任網絡實質上就是一個SDP,后者也是零信任網絡的一種具體實現方式。網絡邊界并不是一個確認可信度的有效方式。傳統(tǒng)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正在通過IaaS、PaaS和SaaS等外部云資源進行擴展。盡管AWS、Microsoft Azure和VMware等云基礎架構各自擁有自己的網絡配置和安全模型,但其設計初衷并不是提供細粒度的訪問控制,或基于云服務器實例更改來調整用戶訪問。這正是SDP進入的地方,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網絡連接參與者建立安全邊界,無論在云端、DMZ、私有數據中心還是應用服務器中。

云時代的安全邊界:無法被定義
Citrix認為,新安全思維應“以人為中心”,具體原則包括: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模型;無邊界的網絡安全;用戶不受地域和環(huán)境限制;對網絡、應用和數據實現基于上下文的行為感知;智能風險探測;數據不落地。
實現動態(tài)的、以身份為中心的安全,毫無疑問,這是一大進步。Gartner預計,到2021年,不少于25%的企業(yè)數據流量將繞過傳統(tǒng)邊界(目前是10%左右),并直接從移動和便攜式設備流向云端。當然,SDP正受益于Citrix這樣市場領導者,讓IT團隊能夠基于NetScaler和XenDesktop工具,輕松創(chuàng)建軟件定義邊界模型,實現GDPR就緒。

Citrix數字安全圍欄框架
摒棄地理位置和內部人員可信的概念,構筑數字安全圍欄,將安全防護從邊界擴展到企業(yè)員工和業(yè)務任何所到之處。Citrix數字安全圍欄的核心方法包括:通過數字安全工作空間為訪問者提供設備獨立性、應用兼容性、位置靈活性。實現安全、高質量和一致性的訪問體驗;統(tǒng)一供給和管理應用和數據,適應各種混雜的私有和公有云基礎架構;為應用和數據提供安全、高效和可視化的交付網絡。
通過識別安全風險來源與目標,作為隔離元素,Citrix可幫助企業(yè)有針對性地輕松構建安全隔離解決方案,已成為大量企業(yè)事實上的安全標準:Citrix HDX協議僅傳輸屏幕圖像、鍵鼠信息,可以有效隔離數據和應用邏輯;發(fā)布平臺集中在數據中心,有效縮小企業(yè)安全邊界;NetScaler對傳輸數據進行加密封裝;屏幕錄像功能可以起到事前威懾、事中監(jiān)控、事后追查的效果。細分落地方案包括網管資源隔離、數據隔離、生產系統(tǒng)運行環(huán)境隔離、網絡間隔離(邏輯隔離)、內外網隔離(網閘隔離)和互聯網隔離,面面俱到。

Citrix數字不落地的安全模型


Citrix數字安全圍欄 vs Google零信任網絡
Citrix數字安全圍欄與Google零信任模型具有高度一致的理念,異曲同工。與Google零信任模型相比,Citrix數字安全圍欄無需對現有應用進行任何改造,與企業(yè)現有IT架構無縫融合,權限管理等手段簡單、強度中等。同時,進一步隔離了應用邏輯和數據的交互,實現數據不落地。
還以為傳統(tǒng)邊界安全、防火墻能讓你“高枕無憂”?是時候把服務從Internet“大染缸”中分離出來了!當然,過程和方法絕非簡單的網絡隔離所能及。Citrix SDP是個好思路。
關于思杰
- 成立于1989年,NASDAQ:CTXS
- 桌面和應用虛擬化市場排名第一
- ADC市場技術第一
- 文檔分享市場領先
- 2016年度收入超過 34 億美元
- 全球員工人數超過9000
- 400,000 多家客戶
- 在 100 個國家有超過 10,000 家合作伙伴